中地数码刘永:以科技创新为本 未来属于新一代
“中地人要保持自身的本色,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本,探索科技的前沿,勇攀科技的高峰,以科技进步带动空间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 在近期召开的MapGIS IGSS 3D产品发布会上,中地数码集团总裁刘永教授一如既往地阐述着自身对于GIS产业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对中地的期待。在会后的媒体沟通会上,她则对记者表示,GIS产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除了要不断坚持科技创新外,还需要去构建创新性的环境并给新一代的成长提供空间。
中地数码集团总裁刘永教授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本
“从整个国家层面来说,我觉得制约产业发展的依然是技术。中地这20多年来也一直在专心做技术,如果放松了技术,那么我们就会徘徊。从去年开始,中地每年都会有新产品的发布,通过这种方式来拉动产业和推动市场的发展。”刘永在会上特别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称没有技术产业是很难发展的。
谈及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刘永也不无遗憾,“这个领域的企业成长是缓慢的”,她解释说其他领域如IT、交通、石油等等,都有非常大和强的企业,但是地理信息领域却没有这样的企业。刘永认为要撬动产业,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不过,同时她还表示如果仅仅依靠企业来推动产业发展,那么力量就太微弱了,而是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注,了解企业发展的瓶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带动整个的企业和产业发展。
“在空间信息领域,中地这些年都是依靠科技部863项目作为牵引,从而拉动持续的科技进步,而在未来这个产业要想获得大的发展,就需要更多的社会应用来推动科技创新,并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刘永认为未来发展不能依赖于政府的支撑,而是需要企业与社会应用有更多的结合点。她说:“要想撬动产业链,需要包含媒体、合作伙伴、产业链条中的各个环节一起来行动和支持。”
这位年已六旬却一直站在产业前沿的女教授还感叹道,“说实话,我们也一直在思考中国的软件企业,特别是空间信息企业如何去做大,只有做大了它才能去构建产业链,因为如果都在一个层面上反而合作会比较难,只有你足够大才能带着小企业一起推动产业发展。”刘永说中地始终致力于空间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也希望能够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培养GIS大众化的产业环境
几十年来,政府市场一直在地理信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也使得其主要应用局限在政府决策、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公安指挥、资源管理、交通管理等领域,与商业和大众市场保持着较远的距离。随着政府市场资源的持续开拓,整个产业也面临着一个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向着商用和民用进军。然后,由于诞生伊始,产业中的很多企业都带着学院派背景,也造成了其面向大众市场化的能力较弱的问题,与此同时它们还面临着通信、互联网等行业企业的竞争压力,这使得很多人对于地理信息企业未来发展存在担忧。
实际上,关于GIS的大众化应用的话题已经讨论相当长的时间了。我国GIS奠基人陈述彭院士生前曾说:“地理基因将无处不在”。但是,由于应用水平、技术条件、创新机制等诸多方面的限制,长期以来GIS的大众化应用一直止步不前。但是,最近几年伴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桌面PC、手持终端、车载设备等随时随处获取和分享地理信息,它正越来越普遍地为民众所享有并提供服务。
刘永在回答记者关于大众化应用的问题时表示,“中地的愿景就是让人人享有地理信息服务。实际上,我们也在构建这样一个环境。”她认为,在大众化应用层面,中国需要学习美国的硅谷,培养一个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她还解释说,大众化应用是与人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直接面向人们的各种需求,那么就需要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去收集人们生活中的各种需求,从而利用地理空间技术来实现和满足人们的这些需求。“我们需要这样的一个环境平台和土壤,大众化应用的瓶颈实际上就在这里。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刘永对记者如是表示。她还认为,现阶段如果要想地理信息产业在大众市场有所突破,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打破进入这一领域的门槛,“只要懂需求,只要有技术,就能够去用自己的产品和应用来创造价值服务社会。”
未来是属于新一代
“企业的根本就是生命,如果能够活下来就是成功。”刘永在随后的媒体沟通环节中谈及有人认为中地发展太慢的问题时,又一再强调了这一点。“我们前期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了,现在我们看到了未来发展的希望和环境,所以我相信中地的目标价值将来能够实现。未来的大环境会有很大的改善,中地的发展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快车道。”这位在GIS行业奋斗了几十年的学者型领导谈及中地未来的发展,显得信心十足。
“你们快过来,与媒体的记者聊聊。”刘永带着欣慰与自豪一一向记者介绍中地的几位年轻负责人。“我已经是60往后了,未来是他们的。现在很多事情需要他们去思考,去提供思路,也需要他们去执行。”她对记者表示,自己现在已经在为新一代的年轻人铺路,希望他们能够带着中地去做更多的创新。
“这位是外企背景,这是海归。”刘永指着身边的两个年轻人说,“我现在要把他们带进这个圈子,他们有很好的创意,很多的点子,开口就是Facebook。但是他们也需要知道,在中国,这个产业目前是怎么运营的,所以我首先把他们带进这个圈子。”她跟记者讲解自己的布局与苦心,称目前中地所引进的人才都有良好的外企背景或者国外学习的经历,这是他们的优势,但同时也有可能成为劣势和风险,“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很简单,但是在中国做企业,还是需要他们去了解中国的企业是怎样生存的,我们在创新的路上也要规避风险。我的圈子里面都是专家、政府官员,而在他们的圈子里面会有很多很好的创意,这两方面要结合起来,才能构建起创新的产品和应用。未来,希望他们能够在企业里面独当一面。”
三年前采访刘永时,她就曾经说,未来的中地应该属于年轻人,同时也透露自己会为他们的发展开辟空间和道路。如今,中地似乎正在刘永之前的布局规划中前行,并让人看到了其在新时代到来时的光明前景。“跨过黎明就可以见到太阳。”刘永在会上对在座的员工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也希望中地能够引领中国的地理信息产业走向一个新的明天,一起迎接明天灿烂的阳光。
相关链接:
赛迪网:http://news.ccidnet.com/art/1032/20130407/4845067_1.html
中国广播网:http://tech.cnr.cn/list/201304/t20130407_512305655.html
3snews:http://news.3snews.net/2013/industry_0408/23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