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楼兼职联系方式_凤凰楼信息免费茶楼茶楼_51品茶最新

x

服务校园的贴身小棉袄——上海海事大学感知行

发布时间:2014-04-15 阅读量:28

上海海事大学现有2个校区,临港校区于2008年10月基本建成后,学校办学主体移师此地,高挂风帆,继续远航。而这里也是本次记者驱车前往的目的地。最近学校信息化办公室基于MapGIS K9平台开发的“感知校园”平台,一经推出就深受师生关注,而探寻其中原因,正是记者此次采访目的所在。为此,记者特意邀约了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张明和信息资源部老师郭越。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令人倍感劳顿,就当记者担心精神不佳时,海事大学建筑已映入眼帘,“高端大气上档次”如此形象的展示于眼前,也让记者精神为之一振,疲惫一扫而光。一号门前,记者忍不住惊叹连连:这个门面够气派,建筑也极具明快的港湾风情,置身此地,有一种即将扬帆远航的错觉。

张主任与郭老师早已等候在门口,彼此介绍之后,郭老师塞给记者一张卡,但却没有告知这张卡是做什么用的。在记者想来,多半是登记用的。由郭老师驾车,先载着记者和张主任在校园内“东游西逛”了起来。于是,记者也经历了一次与以往不同的采访,因为采访前半程是在车上完成的。

1.png

专注应用,服务校园

在车上,张主任首先对“感知校园”平台做了简要介绍,“‘感知校园’平台主要是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智能检索等技术,目的是要为学校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方式;为师生学习、生活提供信息查询与交互平台;为家长、访客提供友好、便捷的方式游历和了解校园。”(图1)

据了解,“感知校园”这一概念很多高校都在提,但真正实施的其实还很少。上海校园信息化建设一直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这里的高校也得以见证校园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张主任告诉记者,校园信息化建设之初,很多高校先建立了计算中心,主要目的是承担学校计算机网络基础建设,针对师生的上网服务等等;之后发展到校园网,到90年代中期,又发展到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把各种应用计算机管理起来;再之后又发展到统一数据中心,统一门户。“再往下,大家就开始讨论校园信息化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感知校园’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由各个学校相继提出的。”

虽然提出了“感知校园”的概念,但其内涵是什么,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这一问题能不能很好的解答,直接决定了开发出来的“感知校园”平台能否有生命力。所以,在这一问题上,信息化办公室甚至校领导都在出谋划策。

“最早,我们想做一张虚拟校园的地图,但之后又否定了这一想法,因为这样做其实是没有太多创新的。所以在这方面,由郭老师主要负责,调研了国内和国外很多高校,得出的结论是:只重美观而不重实用的校园地图,很少有人会用。”

郭老师进一步解释道:“当初在调研的时候,其实主要是针对基于GIS平台而开发的校园地图的调研,因为我们也想依托GIS平台来做‘感知校园’。从国内高校来讲,整体上还是停留在展示层面——展示一个二维或者三维地图,GIS的深度集成应用非常少。而国外的高校,像美国排名前50的高校,他们基于GIS基础上的校园电子地图,恰恰与国内注重展示、追求外观相反,他们更注重实用。但他们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访问量不大,主要原因是为师生提供的服务非常有限。所以,要想让‘感知校园’平台的使用效果好、使用率高,它就不能只是一张图,还要能够感知校园中的一切信息,从而以‘感知’促进服务,为师生服务,为校园服务。”

“对!”张主任双掌一拍,表示赞同,“我们的‘感知校园’平台之所以能广受师生欢迎,就是因为融入了这种认识、这种理念,我将它概括为:专注应用,服务校园。”

精选GIS平台,夯实开发基础

张主任与郭老师一直在强调要依托GIS平台来建设“感知校园”平台,这又是为什么呢?张明主任道出其中原委,“GIS平台实际上发挥着基础平台的作用。这些感知的信息,如时间、位置还有其他一些物理参数,通过GIS平台展现出来的话,看起来才更直观。如果没有GIS平台的支持,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分离,大家很可能会对它失去兴趣。”

在对于GIS平台的选择上,他们也是慎之又慎。为什么呢?郭越老师向记者解释道:“因为我们开发的是基于GIS的‘感知校园’平台,这个平台是要分期开发的,目前只是第一期,后面要继续开发的话,就必须有一个成熟的产品来支撑。如果中途再更换GIS平台的话,不仅会很麻烦,更有可能导致‘感知校园’前功尽弃。”在接洽了七八家GIS企业之后,最终他们选择了最符合自身要求的MapGIS平台。

既然基础——MapGIS平台已经夯实,那么在此基础上建设的“感知校园”平台又有怎样的功能应用呢?此前,记者已在该平台主页上做了一番简单的操作,第一感觉就是电子地图对校园的展现非常真实,甚至有一种置身其中的感觉。此时,车子恰好经过大礼堂,在张主任和郭老师事先没有介绍的情况下,记者率先说出“大礼堂”三字,也让他们感到惊讶。这要归功于“校园实景”栏目,点击之后,像大礼堂、草坪、海馨楼等实景360度展现,让人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优美的校园风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此真实的展现,自然会让人熟记于心了。

但是记者对于主页上的“迎新服务”、“导引服务”、“客流统计”以及“感知路线”等几个版块还不是很了解。而据张主任介绍,这四项功能,正是平台一期建设中最典型的应用。

“由于经费有限,所以一期建设先实现了这四大基本功能,它们都是根据学生和老师的最主要的需求而开发出来的,是目前最实际的应用。接下来‘感知校园’的建设,依旧会基于GIS平台,从更深层的管理和应用角度,继续扩大对师生、校园的服务。”

甄选服务需求,开发典型应用

在经过了近半个小时的“校园游荡”之后,车子最终停在了图书馆外,而信息化办公室正位于图书馆内。一番“游荡”,在十个校园景点之间走走停停,记者最大的感受便是校区非常大:食堂分布在三个大区,而宿舍更是多达60个……如果没有熟悉校园环境的人带领的话,在校园中要找一个地方,必定要费一番周折。

刚一步入图书馆,就能看到一台“感知校园”平台的触摸屏被安置于此,屏幕上的内容与之前网页上看到的别无二致。在这台机器前,张主任与郭老师为记者详细地演示并解释了“迎新服务”、“导引服务”、“客流统计”以及“感知路线”这四大功能(图2)。

2.png

张主任介绍,通过“迎新服务”这一功能,不用专程实地来访,学生与家长就能直接了解学校的整体情况。当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可通过“感知校园”主页或者移动端应用程序输入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号登入系统,了解自己的报到点、宿舍、校服领取点、生活用品购买点等一系列报到信息,提高了报到效率。对于这一功能的设置记者深表赞同,因为经过三十分钟的“游荡”,已着实感受到校园之大,之复杂。如果新生初来乍到,没有熟悉校园的人带领,那就免不了走一番冤枉路了。

“导引服务”则主要针对的是会议导引,“每年学校都会举办一些大型的会议、活动,我们会把和会议有关的时间、地点、日程等信息,发布到平台上,师生就可以通过‘感知校园’主页或者移动端应用程序查看学校近期主办或承办的重大活动及会议,查看该活动或会议的具体日程,提供的定位、导引等功能可以直接为师生提供到达路线。”

对于“客流统计”功能的开发,郭老师向记者讲述了一个学校以前存在的问题,“学校有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大概只有二到四个食堂,南区有一个教工食堂,而这个教工食堂也很受学生欢迎,尤其是在午饭时。这就导致老师和学生常常同时就餐,食堂人满为患,影响就餐质量。因此,我们就在食堂安装了客流感应设备,这样一来,师生就能从系统Web端或者移动端中实时查看食堂内的人数和监控画面,合理选择用餐时间了。”张主任补充说,“客流统计”不只针对食堂,也同样会对客流量较大的图书馆进行监控,这样学生就能够实时了解图书馆现有人数、空余位子等信息,合理安排学习区域。

“至于最后一项功能,其实刚才咱们已经体验过了。”张主任这句话令人感到好奇,记者表示不解,“答案就在你手里的那张卡上。”郭越老师将记者卡上的号码输入到对应的输入栏中,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张手绘地图,而地图上还有一条清晰的轨迹,这正是记者刚才“校园游荡”的轨迹,点击相应的标注还能看到游览时间和清晰的图像。如此感知自己游览过的路线,让记者耳目一新。

原来,记者最初拿到的卡片叫做“RFID”卡,学校在10个标志性的参观及访问地点、场馆建立了RFID传感器。而携带RFID定位卡的访客在参观该景点时,系统会记录下访问位置及访问时间,在访问或游览结束后,访客就可以通过“感知校园”平台,在一张考究的手绘地图上看到自己游历不同景点的时间与轨迹,而且还可以通过该系统深入了解所游览景点的相关背景资料。

在记者看来,“感知路线”非常具有创新性,在给访客留下了一个纪念的同时,也拉近了学校与访客的距离,更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张主任进一步告诉记者,“关于这一功能的设计,还有我们校长和学生的功劳。因为校长是物流专业的,他对RFID技术很熟悉,所以在这方面他给我们提了这点建议。而这张手绘地图,也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几个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假期帮忙设计的,做得非常精美,给人良好的视觉效果;而手绘地图背面还有学校的历史,从这个角度来讲,更具人文校园特色。”

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更便捷服务

在“感知校园”平台开发之初,张主任所在的信息办就已经明确:“感知校园”平台是“智慧校园”的初步探索,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要朝着打造上海海事大学自己的“智慧校园”而努力。“接下来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要朝着这几个方面发展:突出的感知,高速的互联,面向服务的运算,更实时的控制,更科学的决策,更便捷的服务。”

具体如何来做呢?张主任进一步解释说:“突出的感知,强调物与物的感知,物与人的感知,系统之间的实时感知。像信息办很重要的一个职责就是保证所有系统的正常运行,包括网络平台、校园卡平台、应用系统平台和数字化校园平台。这四个平台,任何一个出现问题,我们压力都很大。那么在接下来‘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就要探索能不能在电话没来之前,就能够准确地感知系统哪里不正常了,或者将要不正常。”

“而高速的互联,这是最基础的,也是与物联网技术密不可分的。正是通过物联网技术,校园网中的各个物件才能够连接。大家现在都在讲要互联,但在高校中其实还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进展,所以,我们也在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随着管理事项的增多,积累的数据也会越多,这些数据积累以后,就成为了学校很重要的资产。那么怎样发挥这些资产的作用,怎样深度利用这些数据,这在之后的‘智慧校园’建设中就需要面向服务的运算,比如云计算、数据挖掘等,这些都是未来‘智慧校园’的一部分。”

其实,“智慧校园”的建设最终是要反映到对人的服务上来,即张主任强调的“更便捷的服务”,包括已经开发的‘感知校园’平台,其实也是在为校园提供服务。可以说在未来,提供的服务越便捷,那么‘智慧校园’也就会越智慧。相信上海海事大学在“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定能够直挂云帆,长风破浪。

?
联系我们

武汉中地(总部)

400-880-9970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98号

北京中地(子公司)

010-51652066

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北路内2号天元港中心B座1205

深圳中地(子公司)

0755-26551638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科苑南路中地数码大楼A1001

西部基地(子公司)

028-85230200

成都市锦江区复地金融岛湾流锦宫506

苏州中地(子公司)

0512-65831998

苏州市姑苏区世界贸易中心A座22层2205室

热线电话

电话咨询

400 880 9970

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