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路“豪杰”金陵“论剑”
各位看官,话说这金陵府(现南京)呀!六朝古都,历来都不缺乏故事创作的素材,秦淮河畔上演的风尘雪月又何止千千万?
这回书,咱们不谈风花,也不说雪月,侃侃这昔日帝都高等学府内的那些事儿。唉,别走别走,您坐先。小二,给各位爷沏杯茶(要安溪铁观音啊),一碟醋花生米(不要太酸哟)。
您道这金陵何以风起涟漪?兵家必争之地呀!于是乎,各路“豪杰”蜂涌而至。顿时,金陵城狼烟四起,杀声震震。壬辰年甲辰月戊申日至辛亥日(公元2012年4月17-20日),中央高等学府王朝册封的十一路“豪杰”辐凑金陵,掀起了一场金陵九所学府讲学“论剑”,让众多学子咸服。
这场“论剑”耗时四日,这十一路“豪杰”都是单刀赴赛,但个个身怀绝技,究竟哪路“豪杰”能够问鼎中原,“称霸”杏坛呢?姑且比一比,试一试以决高低。下面,就由在下请出这十一路“豪杰”。
第一路:南京大学李满春
出身“名门”的铁嘴李满春,昂首阔步,“趾高气扬”地走进了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和南京工业大学讲坛,携南京大学的名气敲响了争霸的处女赛。他的杀手锏是“GIS研究设计开发与应用,资源环境遥感,数字地图与应用地图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区域分析与空间规划。”
作为现任南京大学科学技术处处长、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研究所所长的李铁嘴究竟会以什么花招亮相本届“论剑”呢?
喔,他耍出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应用》剑式。果然名不虚传,铁嘴深谙受众的接受心理,他首先由浅入深,由公众熟知的GIS场景切入话题,用展示体验的方式讲解了GIS的定义与应用。凭借这招简单有效的招式,李铁嘴“虏获”了众多受众。
接着,铁嘴接二连三地亮出了后面几招,他从宏观角度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后,随后就南海及其周边地区环境与资源的遥感监测与分析更细化地让同学理解了GIS的应用。他从五个方面开始展示,即遥感影像数据、遥感提取算法、遥感动态监测、遥感评价模型和服务系统软件对遥感进行剖析。
哦,我的天哪,这几招太深奥了,修炼成仙的李铁嘴不愧是内功深厚,众多学子提鸭式的脑壳就证明了铁嘴的不俗功力。
且慢,行不行由不得他说了算,得由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和南京工业大学学子表态。这两所高校呀,也花开两朵,各有特色,前者以“人口科学”为特色,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主导学科的著名院校,是国家培养高级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干部的基地,同时也是联合国指定的世界人口高级官员培训基地。后者则以工为主的多科性百强名校,由原南京化工大学与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组建而成。
李铁嘴会是本届“论剑”的冠军吗?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路:南京师范大学汤国安
这路“豪杰”来头可不小,国家级名师耶。他一出场,用他犀利的目光横扫四周,睥睨群雄,法驾金陵,神通广大,大有“唯我独尊”的气势与壮志。他的法宝是“GIS空间分析技术、数字地面模型、空间数据不确定性以及黄土高原地形信息图谱”。尊号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
汤大师跨步踏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坛,作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建的全国重点高校。该讲坛可不允许陈词滥调,汤大师又会以什么花样“俘虏”众多学子的心呢?
大师,不愧是大师。《GIS的美学审视》,什么?没听错吧,他终于“白鹤亮翅”了,这招式一亮,顿时惊吓了其它各路“豪杰”,汤大师携最新研究的武术招式亮相,不能不说苦心孤诣,在杏坛中是空前绝后。讲错了讲错了,是空前,但不会绝后。
汤大师首先从美的本质开始谈起,他认为,美具有自然美和社会美两种类别。GIS的出现对传统的地理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带给我们有别于传统科学的新潮美。(给这位看官加把椅子)
汤大师对GIS的美进行了总结概括,GIS具有融合之美,结合之美,辩证之美,层次之美和变换之美等。
从事GIS工作是一项美丽的科学事业,因为GIS美,我们在探究与认知GIS的过程中,能享受到GIS的无限美感。汤大师把GIS从美学角度对其进行审视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创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子会买大师的帐否?留个悬念。
第三路:北京大学邬伦
乍一听,“北大”这名头挺唬人的。来自北大的这路“豪杰”不但会“唬人”而且还会“诲人”。邬大侠驰骋杏坛已历三十余载,大风大浪从他前过,早已练就了金枪不烂之术。他的看家本领是“地理信息模型方法、3S软件开发与地学应用”。杏坛尊号“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教授、副所长;数字中国研究院副院长”。
邬大侠疾走来到了中国最顶尖的著名学府之一南京大学,所过之处便刮起了一股“智慧”之风。喔,原来邬大侠亮出了《云计算、物联网与智慧地球》的尚方宝剑,这宝剑削铁如泥。
邬大侠首先介绍了云计算的概念、国内外现状与应用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接着利用生动的实例引出了物联网的概念,阐述了物联网的原理、现状及发展前景,通过物联网的新思路向大家介绍了智慧地球的涵义与前景。
邬大侠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阐释了GIS与遥感在智慧地球中的重要作用,并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是企业、城市、区域乃至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智慧地球与感知中国的发展战略、智慧国土战略行动迫在眉睫。
果然有高见,行万里路,虑万种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邬大侠能否折取本届“论剑”的桂冠呢?(我本人菜鸟举双手赞成,谁扔的臭鸡蛋?邬大侠,本人跪求保护。)
第四路:中山大学张新长
粤域,古称蛮荒之地,如今却是繁华似锦,似乎也孕育着争霸的实力。这路“豪杰”一路北上,东征西讨。圣手书生张新长的镇国之宝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地图设计﹑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GIS与土地利用规划”。书号“中山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圣手书生与邬大侠同坛竞技,都是在南京大学,他使出的国之利器是《数字城市基础空间框架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应用研究》。
他介绍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的框架结构与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内容与技术方法,并利用拥有的科研成果展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指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将极大提高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更新和应用能力,满足城市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公众对地理信息的需求,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文章锦绣之地的圣手书生张新长能够笑傲江湖吗?别急,下面接着比赛。
第五路:清华大学党安荣
清华、北大,北大、清华曾是实力的象征与代名词,也是中国杏坛的盟主高校,作为盟主成员,有号令天下,群雄咸服的感召力。这位“豪杰”走下神坛,走进了东南大学传道授业解惑。
有别于其它各路“豪杰”,这位“党豪杰”温文尔雅,深藏不露,平静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狂热的心,“争霸”之前,他誓言,以不变应万变,以静制动,化有形为无形,以剑术和剑德赢天下。
我们姑且叫其为“党儒师”,他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武器是“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在人居环境、区域规划、城乡规划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英雄不问出身,我们来看他的杏坛秘籍是《空间信息技术城乡规划应用》,党儒师指出,GIS技术在城乡规划中的得到了广泛应用。已在应用景观生态学、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空间统计学以及分形等学科中得到了推广,有利于城乡规划决策更加科学与合理。
党儒师可堪黄袍加身否?战绩稍后公布。
第六路:同济大学童小华
而立之年即被评为教授,这路“豪杰”看来英雄出少年呀,(自喜下,此“豪杰”与说书人同属赣鄱大地,沾下光。)杏坛究竟“姜是老的辣”还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各位看官,别争了,结果很快就会见晓。走,看看东南大学擂台上演的这场好戏。
鉴于其少有所成,且IQ极高(姑且穿越一下),我们管他叫“智多星”,这智多星可谓足智多谋,他的锦囊里有“空间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等妙计。现任同济大学测量系系主任。
今天,我们来看看他的锦囊之一《空间数据质量与可信度》,这条锦囊里分析了空间数据质量的表达、处理、再现等过程,给出了质量标准要素的评价诸要素,提出了空间数据可信度评价方法。
到底这条锦囊能否在这场“论剑”中出奇制胜呢?专家说,韩国和朝鲜打仗谁能赢,打过之后才晓得,照此说,验证之后才知晓。
第七路:东南大学蔡先华
各位看官,说书人对此“豪杰”略感生疏,但今天来到比武赛场的个个都不同凡响。看官,您瞧,专攻“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应用与开发、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蔡豪杰”已经在河海大学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他究竟有几把刷子与杏坛高手一决雌雄呢?他的头衔是“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地理信息工程系主任”。
您道是,在素有中国水利最高学府的河海大学,混讲肯定是不行的,得有几把刷子,得有金刚钻,他的金刚钻是《GIS在交通方面的应用》。只见他张开那三寸之舌讲道,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尤其在交通方面,交通出行模式日益复杂,交通方式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在对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等特点、交通管理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GIS技术在交通需求管理、交通运行组织、交通信息发布及宣传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可很大程度上提高交通组织管理的的科学性与效率。
这位“豪杰”凭此可否问鼎中原?欲知结果,下回分解。
第八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忠
无需说书者多费口舌,我将要介绍的这位“豪杰”可谓名震江湖,气震商海,既“诲人”又“富人”,身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地数码集团执行总裁的他。长期修炼WAPGIS开发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不老仙丹,更是三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好玄乎,究竟是绣花枕头还是名不虚传?小二,拿块试金石来,一试便知。
在河海大学的讲坛上,混江龙谢忠(因为此“豪杰”既混迹于学术界又游走于商界,故为其起名叫“混江龙”,在江湖上混的一条龙。)掷地有声,赶了回潮流,他亮相的新式武器是《地理信息与云计算》,又是云?这是朵祥云还是乌云呢?各位看官,请看:
混江龙指出,随着整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云计算经历了从集中到分散,再到集中的发展过程。与此同时,地理信息技术也随之发展起来。地理信息数据存储技术、地理数据计算技术、服务技术等传统技术在传统GIS平台或者传统的技术平台是有相应的技术缺陷,不能完全满足云计算时代的空间信息计算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存储方面进行虚拟化。
云计算需要一个引擎,支持云计算的引擎有四个特点,可伸缩性、功能与数据分离、自适应性、功能服务的聚合性。拥有这四个特点才能称得上云引擎,才能对架构进行相应的计算。构架物理信息空间的是一个计算中心,最下面是基础设施,通过把这些物理资源通过相应云操作系统到云的虚拟化等一系列操作,变成一个标准化的虚拟资源。
他最后表明高可靠、高性能、可伸缩的地理信息资源虚拟化存储技术将为拥有资源的客户提供分布式、聚合服务、开放性的云GIS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咦,貌似混江龙有几把刷子,观点新颖,见解独到,真想敲开其脑壳看看装的是什么智慧。
看官,如果您感觉好,就推举他为杏坛坛主吧!
第九路:云南师范大学杨昆
古有吴三桂金戈铁马,今有云南师大杨昆励兵秣马,从边陲来的此路“豪杰”北上金陵,自有一翻雄心,头顶“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教授,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的光环,葫芦里装着“软件工程、地理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灵丹妙药,在“论剑”中是否能助他神奇腾飞,逐鹿金陵?
三尺讲坛,南京林业大学,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深海蛟龙一跃千里,《洱海流域非点源污染情景模拟与决策支持空间信息平台研究》,这条蛟龙能翻起多大浪,大浪能否淘汰其它各路“豪杰”呢?瞧:
杨蛟龙说,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我国流域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数学模型是研究流域污染、水质分析与预测的主要技术手段。在综合分析目前非点源污染模型的优缺点后,选取当前较为先进和完善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模型,借助GIS、RS技术,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了解洱海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状况,为洱海流域的综合治理和规划提供合理的参考和依据。
嗯,经世济用的剑术或许是最好的剑术,用科技保护洱海,治理污染,体现了这位“豪杰”学以致用的朴素济世观。
各位看官,别只顾着听,赶紧投票呀!
第十路:华东师范大学李响
面朝东海,背靠金陵,来自上海的“豪杰”李响,杀一个回马枪就到了钟山脚下,挥舞着“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挖掘及空间优化配置算法”的长矛向其它“豪杰”搦战。
对这位出身“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任副教授”的上海王,各“豪杰”自然不敢轻战。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将见证这场荣誉之战,将证明谁将是杏坛未来的盟主,上海王以《地理信息科学中的空间优化方法》为出战筹码,酣战三百回合,仍意犹未尽,讲坛下的掌声将给出最后的答案。
第十一路: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生导师杜清运
这路“豪杰”貌似非高等学府的庶支,但也是地理学中的名门正派。我们姑且称他为“个性杜”,他的身份他的派别都独具个性。今天,“个性杜”会给各位送上什么表现大餐呢?
得嘞,南京师范大学正上演着一出《地理信息科学的哲学视点》。怪了,这不与汤国安汤大师的《GIS的美学审视》有异曲同工之妙吗?也许是师出同门,后来发展成两派吧。一个是美学角度一个是哲学角度,煞是新颖。
“个性杜”指出,地理信息科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其方法论研究受科学哲学和地理学方法论的影响,同时也从该学科大量的研究成果、工程项目和软硬件产品中提炼的案例中总结和归纳而来。GIS学科与技术的发展受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影响。此外,他还阐述了地理信息科学方法论的哲学观和实用观,探讨了地理信息科学方法论的创新机制和策略。
随着最后一位挑战者比赛结束,本届十一路“豪杰”金陵“论剑”圆满结束,谢谢各位捧场与观赏。
(准备收摊离场)
……
看官:这杏坛坛主最后花落谁家?
说评人:噢,差点忘了,说书人在此要先作个揖,道个歉。本届“论剑”的冠军是……?@#¥%……7
看官:(眼珠暴圆,凝息闭气)
说评人:没有冠军
(一顿暴打)……
说评人:看官,且慢,且听我慢慢道来。这里不是豪杰的论剑,这里虽然都是豪杰,但不会争霸,以上所谓的“豪杰”都已经“河蟹”了,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的理想与宗旨,那就是“提升GIS教育水平,增进GIS学术交流,丰富GIS应用研究,加快GIS产业发展”来到了一起。这是2012高校GIS论坛“名师走进高校”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欲知更多详情,请登录“仨打不溜点急死伊哑诶点坑姆(www.giser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