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楼兼职联系方式_凤凰楼信息免费茶楼茶楼_51品茶最新

x

中地数码参编《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3)》

发布时间:2023-11-21 阅读量:1759

11月9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会长李维森在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上发布了《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3)》。报告对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作出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旨在为政府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加强行业管理,为业内各主体洞察产业、指导经营、转型升级,为社会各界了解和参与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详实的材料和科学的分析。

image.png

李维森会长作《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3)》

中地数码与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联合参与了报告的编写,由中地数码副董事长吴亮教授、中地研究院院长陶留锋博士、平台事业部总经理黄颖博士、总工程师陈小佩合著的《数字经济时代地理信息基础软件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一文入选。以下为全文:

《数字经济时代地理信息基础软件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

640 (1).png

  一、地理信息技术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数据,80%以上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地理空间数据是承载数字经济各类专题信息的基础数据。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处理分析地理空间数据、优化解决地理空间问题的工具,也必将成为支撑数字经济数据产生、传输、存储、计算、分析和应用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工具。

地理信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与人民生活便利化等各个领域,是开辟数字经济新领域的重要抓手,从而为自然资源管理、城市发展、国防建设、生态治理提供技术基础,促进人居生活环境与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地理信息技术作为我国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拥有巨大潜力和空间,必将激发地理信息产业新的生命力,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数字经济时代地理信息软件市场发展概况

近年来,随着卫星导航应用、空间数据处理等核心地理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以及地理信息产业与通信、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的融合和创新,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已形成了测绘服务业、卫星导航定位、航空航天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出版等核心产业。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已经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市场规模

近年来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呈现出快速、稳定的增长态势,根据《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22)》数据,2021年,全球地理信息市场规模3950亿美元,我国地理信息产业产值达7524亿元,同比增长9.2%;近5年,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总值复合增长率达11.5%,近10年约为17.5%,由此可看出产业增速保持了高速发展,并逐步企稳的趋势。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行业隶属于地理信息产业,根据《中国地理信息系统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2-2029年)》指出,2020年我国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行业规模约为287亿元,2021年市场规模预期达321亿元。地信息系统软件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其中应用软件占的市场规模约占地理信息系统软件领域95%左右,基础软件平台占到5%。

(二)企业分布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由三类GIS厂商构筑的成熟产业链,涉及上游数据采集及处理、中游GIS平台软件和下游针对行业的GIS应用系统(图1)。其中上游与下游的市场集中度较低,参与者广,均有超过1000家企业参与;中游GIS平台软件是产业链的核心,在GIS产业链中有着类似IT中操作系统的地位。虽然中游GIS平台软件的产值规模在地理信息产业中占的比重较小,却是地理信息软件产业链的技术制高点,技术复杂度和技术壁垒高,是绝大部分GIS应用解决方案的技术基础。

image.png

图 1 GIS产业链整体框架

上游产业从事数据采集及处理。地理信息的基础数据类型包括矢量数据、影像数据、二维地图数据、三维地图数据等,矢量数据的生产包括野外测量和内业处理,影像数据的生产也从卫星遥感获取发展到无人机采集。同时,消费级无人机的普及促进了倾斜摄影、实景三维建模的发展应用。

中游产业是GIS平台软件。作为支撑性平台软件,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有强大的产业拉动性。向上可作为工具辅助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生产,向下支撑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等行业定制应用系统的发展。GIS平台软件是整个产业的核心部分,也是自主知识产权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方面。随着国内GIS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批国内龙头企业(如:中地数码、超图软件、吉奥时空等)凭借对本土客户的更深入理解和多年的研发积累,占据了70%左右的市场份额,并在部分技术与功能方面实现了引领发展。

下游产业是针对行业的GIS应用系统。大部分GIS应用系统采用“GIS平台软件+定制开发”的方式进行建设,将行业的一些共性需求沉淀到GIS平台软件之上,而GIS应用系统重点针对个性化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大大提高了GIS技术在行业中的规模化推广和建设效率。

(三)市场需求

2022年,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的贺信中指出,“当前,全球数字化发展日益加快,时空信息、定位导航服务成为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时空信息作为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数据基础,地理信息产业也逐步融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不断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地理智慧。

此外,“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据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中涉及GIS的产业包括信息技术服务(地理遥感信息及测绘地理信息服务)、卫星传输服务(提供导航、定位、测绘、空间信息等应用服)、数字化效率提升(智慧农业、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中央、自然资源部及其他部委也陆续发布相关政策用于指导数字经济的发展,场景涉及数字政府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型基础测绘、实景三维中国建设、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国土空间规划与实施监督、生态保护补偿、地质灾害防治、城市内涝治理、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体验评估等。

作为一个融合了测绘、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综合性基础信息平台,GIS平台软件已成为我国实现科技强国梦想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诸多方面,不断寻求技术突破,充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数字经济时代地理信息基础软件技术新进展

地理信息软件是地理信息产业的支柱和战略制高点。地理信息软件是与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文字处理系统并列的国家重要基础软件。地理信息软件包括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地理信息基础软件管理地理时空数据,支撑各行业、各领域应用系统开发和运行,相当于地理信息的操作系统。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具有技术门槛高、开发投入大、涉及范围广、相关技术需要超前布局提前研发等特点。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地理信息基础软件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促进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创新发展,激活地理信息数据要素潜能,提供高精度、实时动态、智能的地理信息服务,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的落地实施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兴起于微末,但引路人们对于工程和技术的信奉、对于自主创新的无私无畏,为之后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以至超越积蓄了薪火。此外,政策支持和主管部门的推动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丰富的市场应用需求,对于地理信息基础软件的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数字经济为地理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地理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产生了有机结合及应用,催生出新的业态。当前地理信息基础软件技术进展主要体现在数据模型、三维模型规范、可视分析、智能制图等方面。

(一)面向实体的全空间数据模型

近年来,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中国相关标准与技术文件接连出台,标志着新型基础测绘与实景三维建设迈入“加速度”时代。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中,最基础、工作量最大的工作是建设空间数据体,基础地理实体是空间数据体中重要的构成部分,也是新型基础测绘的核心产品,做好基础地理实体数据的生产至关重要。中地数码、超图软件、吉奥时空等GIS基础软件厂商结合自身二三维实践,积极探索地理实体数据模型构建方式,助力实景三维中国建设。

面向实体的全空间数据模型是对空中、地上、地表、地下等全空间区域中地理实体对象的抽象,将客观地理世界以地理实体的方式进行描述与分析表达。面向实体的全空间实体模型具备时间信息、空间参照、几何/空间形态、属性信息、关联关系、认知能力等特征。在空间形态表达上,该模型包含二三维点线区模型、不规则三角网模型、地质体模型、激光点云模型、属性场模型、地下管线模型、倾斜摄影模型等。为了进一步实现属性场精细化可视表达与分析,新增栅格体元数据集和地质网格类两种数据模型。栅格体元数据集模型是一种表达三维属性场的栅格化模型,可为地质、气象、环境、电磁场、海洋、水文流域等领域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图2)。地质网格类数据模型可通过快速插值方法对体模型进行高效网格剖分与存储,支持生成角点网格、规则六面体网格,并支持动态更新多种属性,如渗透率、孔隙度等,能够实现一份数据适应多种应用场景。

655c4e466ad2f(1).png

图 2  基于栅格体元的三维属性场表达

(二)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和服务规范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三维数据获取手段也不断涌现,尤其是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新型测绘技术,快速生产了大量高精度的三维数据。如何实现大场景地上地下三维空间数据的快速发布共享和高效渲染分析,成为推进实景三维应用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一挑战,各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厂商在多年技术积累下,对倾斜摄影模型、3DMax模型、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三维管线以及单体化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了系列三维模型数据和服务规范,如中地数码提出的M3D(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格式及服务接口规范)、ESRI提出的I3S(三维场景服务规范),以及超图软件提出的S3M(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格式)等。

以中地数码牵头制定的M3D为例(图3),M3D采用一种全新的可涵盖空中、地上、地表、地下等多种数据类型的三维模型数据格式和服务接口,定义了一种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格式的文件组织结构及存储格式要求,以及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服务接口标准,能够为全空间三维数据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标准,实现空天地海量三维模型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可视化与分析,可为海量多源异构三维模型数据在不同终端上的存储、表达、传输、共享与交换提供规范支撑。通过对海量三维模型数据进行网格划分与分层组织,支持地质体、地质高精度网格、建筑信息模型、倾斜摄影、点云、地上景观等的三维模型服务共享,实现多端一体的高效解析和渲染。同时,M3D支持高压缩比、流式传输等高效传输模式,突破了三维数据传输瓶颈;支持图形处理单元(GPU)单体化查询和实例化、分块渲染等策略,大幅提升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查询和渲染效率。

image.png

图 3 M3D时空索引与数据组织模型

基于全空间三维模型服务标准,联合倾斜摄影、BIM等数据厂商,GIS软件厂商积极构建了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服务生态,促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战略的落实和推进,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融合处理工具,实现空中、地上、地表、地下数据的融合,融合后的数据通过开放的三维模型标准软件开发工具包及丰富数据优化处理工具,可以高效生产三维模型缓存数据。用户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使用各种端产品实现三维模型数据的高效及高质量浏览,在无插件网络端实现城市范围TB级倾斜摄影数据秒级加载高效渲染。

(三)基于虚幻引擎的全空间可视化分析

随着科技世界的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已经从理论概念逐步到技术应用的阶段。然而目前物理世界向虚拟世界的映射,有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目前还没有一项技术能完美解决数字孪生中存在的所有问题。虚幻引擎的核心优势主要在于强大的场景表现力:一方面通过实时动态的渲染,可以构建丰富精细的场景表现,以便更好的还原世界;另一方面强大的物理引擎可真实模拟现实世界的运行规则,这正是数字孪生的迫切需求。GIS作为最早用于城市管理的技术之一,核心价值是提供了一个以地理学为依据的数据管理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各类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整合。相比虚幻引擎,GIS在数据层面更具有“兼容性”,针对城市发展的需要,各行业所需要的数据如遥感影像、矢量数据、物联网、倾斜摄影、建筑信息模型等,都可以整合到统一时空框架内,形成城市的数据资产。因此,如果将两者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在数据获取后,打通数据管理、场景构建和可视化表达的所有技术环节,形成一套高效的技术解决方案,必将大大推动数字孪生的跨界融合发展。

目前已有多家GIS公司在探索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与虚幻引擎进行优势互补,主要产品包括中地数码推出的MapGIS Earth for Unreal、ESRI推出的ArcGIS Maps SDK for Unreal Engine及超图软件推出的SuperMap Hi-Fi 3D SDK for Unreal等。在虚幻引擎中接入各种类型的三维空间数据,构建高真实感的三维地理大场景。利用虚拟引擎可进行城市级大场景的三维高效渲染与物理环境仿真。基于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服务,可动态加载大规模、多源异构的GIS数据,包括二维地图、实景三维模型、BIM模型、手工模型、地质体模型等,为虚幻引擎提供具备真实地理坐标的三维地理底图。

相较于WebGL渲染方式,虚幻引擎渲染的用户体验(UE)BIM场景可以表达出十分逼真的细节,包括真实的灯光、阴影、材质纹理,在建筑物内部漫游时可以达到身临其境的交互体验(图4)。

image.png

图 4 WebGL和UE BIM模型渲染效果对比

基于虚幻引擎的三维GIS应用,除了查询三维属性和空间信息外,还可将三维空间分析能力引入虚幻引擎实现三维模型的实时剖切分析和开挖分析,支持水库泄洪、楼房爆破、山体滑坡等虚拟仿真场景应用,增强三维GIS场景的沉浸感,为空间规划、智慧城市、实景三维等提供决策支持(图5)。

image.png

图 5 基于虚幻引擎的水库泄洪虚拟仿真

(四)智能化地图制图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信息化发展的普遍规律。数字化测绘目前正在迈向智能化测绘,地图制图技术也正在由数字化地图制图迈向智能化地图制图。在计算机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和数据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地图制图技术已进入以“数据密集型计算”为特征的科学范式时代,地图学已经成为跨越时间和空间、跨越自然和人文、跨越技术和工程的科学。数据、大数据、时空大数据已经彻底改变了地图制图思维和工作方式,地图产品“设计→编绘→出版”全过程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实现,并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满足社会大众化、个性化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推动的地图制图新时代已经到来,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大技术成果。

1.数据库和规则驱动的数字化制图

面向一体化、自动化的数字化地图制图需求,采用基于数据库和规则驱动的数字化制图技术,主要包括:①图库一体化制图模型,通过图库一体化数据库与级联更新技术,对地理信息与制图数据进行一体化管理,保证数据的现势性;②通过多种制图表达规则,以及精准细致的自动编图工具,实现制图数据预处理、符号化、精编、质检的全流程编图能力;③针对地图整饰出版,采用基于模板的快速成图技术,一键自动复用模板,实现出版制图样式的地图快速出图。

通过上述关键技术打通整体制图流程,提供系列自动化工具和方法,全方位提高制图自动化水平,全面支持一体化制图应用。目前已在全国地质图制图、军用数字地图制图、应急保障制图等领域广泛应用。

2.参与式云端协同在线化地图制图

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网络在线制图、云端远程协同制图等应用需求。目前,业界针对在线制图需求进行研究与技术攻关,通过协同制图技术与创新应用模式,打造专属的云端协同式工作空间,提供全流程在线化工作模式的制图工具,实现参与式云端协同在线制图应用。主要从在线一体化制图、云端远程制图两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方面,通过基于矢量瓦片服务的在线地图制图等技术,预设完善便捷的制图流程,提供全流程专题图编制功能,支持多用户并发访问使用,实现一体化在线地图制图。另一方面,基于网络环境搭建多人协同制图创新应用场景,挂接云盘管理制图资源,用户通过桌面云使用制图软件进行制图编辑,支持多人协同创作,如地质云远程制图应用(图6)。

image.png

图 6 在线一体化制图和云端远程制图应用

3.大数据和知识驱动的智能化制图

地图制图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运用机器智能,提升地图制图的效率和质量,满足个性化制图新需求,是智能化时代地图制图面临的新挑战。“智能”的核心是“知识”,业界积极研究并实现了基于大数据和知识驱动的智能化制图技术与软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智能化数据采集:基于遥感影像的地图要素智能提取,包括基于深度学习的地物快速提取、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半自动矢量化等。

(2)智能化数据更新:通过可定制的多源数据自动融合框架与质检更新规则,完成数据融合、质检,并在成果汇交时一键识别与提取数据,实现快速增量更新。

(3)智能化地图制图:将深度学习等应用于地理图像处理(如地图风格智能迁移)、非结构数据提取与可视化(如中文分词等)。

(4)智能化地图综合:基于深度学习的典型要素分布模式识别,为地图综合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机器学习领域相关模型方法升级地图综合算法,实现地图要素智能选取、化简、合并。

大数据和知识驱动的智能化制图在地质矿产等各个领域开展了典型示范应用。如以地质专家知识为主线的地质图数据智能化处理绘制系统—智能计算机辅助地质编图系统“智绘地质”,大幅提高地质图编制效率,已在全国地质图编制等工作中推广应用(图7)。

image.png

图 7 地质图数据智能化处理绘制系统

(五)地理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是在自然语言处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用于描述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各种实体和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地理知识图谱是将传统地理信息服务扩展到地理知识服务的关键。地理知识图谱通过理解地理概念、实体及其相关关系,并采用语义网络对其进行描述,提升对地理现象和过程的动态感知、知识发现与智能推理能力。地理知识图谱构建流程见图8。

image.png

图 8 地理知识图谱构建流程

基于地理知识图谱技术可构建不同领域的时空知识图谱,为更多行业的大数据智能化知识服务提供支撑。GIS基础软件厂商结合自身地理知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地理知识图谱构建产品,主要包括中地数码推出的MapGIS地理知识图谱、ESRI推出的ArcGIS Knowledge以及超图软件推出的ATLab-KnowledgeGraph等产品。

地理知识图谱产品主要提供地理实体抽取、地理关系抽取、知识图谱目录展示、知识图谱可视化表达、知识图谱查询与分析、图谱实体关联等功能,用于支撑知识型的地理信息服务和应用。比如在地质行业,基于图数据库存储地质资料数据,通过地质资料语料库构建,半监督主题表达,地质实体以及关系精准抽取,构建基础地质调查领域的知识图谱,实现大规模地质资料的时空主题以及地质对象精准抽取和可视化表达,为地质大数据知识关联检索、知识计算、以及知识的演化提供技术和软件支撑。在不动产登记方面,基于分层分户三维模型,利用知识图谱展示楼栋、楼层、单元之间的关联关系,人、房、地之间的关联关系,房屋与电子证照之间的关联关系,并且支持不动产知识图谱的查询检索,实现不动产登记的高效便民化管理和应用(图9)。

image.png

图 9 不动产登记知识图谱

四、地理信息基础软件数字经济场景化应用

随着地理信息不断融入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地理信息基础软件作为时空信息底座的作用也日益凸显,成为了数字经济时空信息处理的“大脑”,并不断丰富着数字经济的应用场景。基于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利用数字孪生、实景三维、CIM平台等重要数字技术手段,聚焦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北斗与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领域,全面推进面向自然资源、生态环保、水利交通、城市建设、工业制造、医疗教育、公共安全、政务服务等众多行业的数字经济场景化应用建设,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图10)。

image.png

图 10 地理信息基础软件为数字经济提供时空底座级支撑

(一)5G技术应用领域

5G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高速公路”,正在颠覆传统产业,推进社会各行各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变革,并孵化新应用,催生数字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

5G为地理信息基础软件注入新的活力,二者融合发展,成为推动万物互联、发展智慧社会的关键。在数字经济时代,催生出更丰富的地理信息应用场景。在城市道路交通行业,在高速公路和密集城市环境下,5G提供基于高精度地图的高阶道路感知和精确导航服务,实现智慧交通和城市道路安全;在灾害预警应急行业,5G实现高可靠低时延数据回传、高清视频传输、海量三维数据实时传输等,为恶劣环境和极端事件下的应急测绘提供高效支撑;在医疗行业,基于5G可随时掌握救护车动态,实施远程会诊,解决偏远地区就医难的问题,大大提高医疗效率。

(二)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领域

工业制造涉及原料采集、生产加工、产品供应和市场销售等环节,海量工业制造数据蕴含着巨大价值。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的“新赛道”,成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工业互联网与地理信息基础软件的不断融合,打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数据安全、数据权属瓶颈,实现跨行业、跨地域的智能化生产制造。在智能生产行业,针对水电等相关工业设备,基于地理信息和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物联感知、边缘智能、实时监测、动态分析、智能诊断、自主决策、精益管控等数字化、智能化运营,对生产企业安全重点岗位或部位及易发生或发生过生产安全事故的区域实施智能监管,保障安全生产。

(三)区块链技术应用领域

区块链技术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底层支撑技术之一,在推动数字产业化、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区块链与地理信息基础软件融合形成高安全、可追溯、防篡改的空间区块链技术,实现空间位置数据安全管理。在不动产登记与管理行业,应用空间区块链技术的防篡改特性,能够准确记录对历史登记数据的修改过程和结果,相较传统共享方式,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同时,空间区块链采用加密技术和隐私保护技术,将不动产权人信息和不动产信息分离加密保存,保护不动产信息安全和产权人隐私,能够有效避免数据分享中的隐私泄漏、偷盗篡改、冒用滥用等问题。

(四)北斗与卫星互联网技术应用领域

随着北斗规模应用进入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关键阶段,北斗与卫星互联网技术深度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全局,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北斗与卫星互联网技术能够为地理信息基础软件提供精准时空信息,同时也能提供以时空为核心的智能服务,二者融合发展以更高的技术水平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在气象行业,北斗与卫星互联网和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灾害监测和气象信息的收集与发布,能够极大提升气象观测、预报和灾害预警发布水平,增强气象领域防灾减灾能力;在燃气行业,基于北斗和地理信息的智能巡线系统,为燃气管线巡检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及时发现燃气泄漏等异常,为城镇燃气的安全运营提供保障;在交通运输行业,将北斗卫星和地理信息应用于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测、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等,能够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问题并进行实时预警。

(五)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

人工智能作为关键性的新型技术能力,是形成产业升级的重大突破口和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引擎,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核心推动力,成为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枢纽”。

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基础软件相结合,能够对海量空间地理数据中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知识进行表达推理,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智能化地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园区管理行业,利用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构建创新协同、错位互补、供需联动的数字化发展生态,加快推进园区数字化转型和精细化管理;在交通运输行业,利用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技术对车辆及其轨迹等进行智能分析,实现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稽核、视频云联网、车路协同等场景下的应用,提升高速公路全天候通行能力;在能源行业,将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等技术相结合,实现智能化巡检,解决信息回传难、流量消耗大、设备运行功耗高等问题。

五、自主可控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创新发展建议

地理信息是国家治理、区域治理、全球治理的核心驱动力,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是未来国际竞争与对决的重要领域。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地理信息情报的重要作用在俄乌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保护地理信息安全,发展自主可控GIS,融入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息技术产业“内循环”,是新时代赋予GIS产业的新命题。

国内GIS厂商一直致力于提升国产GIS的国际竞争力,“技术+产品+生态”是自主可控GIS软件平台发展的关键路径,缺一不可。首先,在技术层面要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完全自主研发的GIS内核与技术架构,从核心关键技术上避免受制于人。其次,在产品层面要实现“全系产品,多端覆盖”,如中地数码发布了MapGIS九州、超图软件发布了iDesktopX等全国产化产品,已初步形成二三维一体化、云端一体化的产品体系,实现了全产品体系多端自主可控,覆盖多种应用需求。最后,在生态层面要实现“生态融合,应用创新”。软件的“安全、自主、可控”是系统工程,需要完整的国产软件生态提供有力支撑,国产软件生态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底层是芯片,中间是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GIS等工具软件,上层是大量的应用和服务。在全国产化环境下,自主可控GIS产品完成了同多种国产化软硬件产品的兼容适配。在芯片层适配了鲲鹏、飞腾、兆芯、申威、芯动、景嘉微、海光等自主可控芯片,支持Intel(x86)、ARM(x64)、MIPS(x64)、龙芯alpha64等中央处理器(CPU)架构;在操作系统层适配了统信UOS、深度、银河麒麟、中标麒麟、欧拉等操作系统;在数据库层适配了KingBase、PolarDB、GaussDB、崖山、DM等自主可控数据库;在中间件层适配了东方通、金蝶、金格、中创等自主可控中间件。

地理信息事关国家安全,为促进自主可控地理信息基础软件进一步创新发展,建议在以下方面进行发展和提升。

(一)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地理信息技术原始创新

加强关键核心数字技术攻关,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改变我国地理信息行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未来地理信息产业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智能化是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级阶段,人工智能是地理信息产业融合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因此,加强智能GIS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及在空间感知、知识挖掘、行为认知与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将对我国地理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取得优势地位产生重大影响。

(二)丰富商业模式,创新地理信息应用场景

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跨界融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此,创新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地理信息基础软件+应用”的新型服务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生产开发模式、软件服务模式、行业应用模式和销售交易模式,实现线上线下地理信息智慧融合、智力物力全共享。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地理信息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创新能力强的地理信息人才是我国地理信息强国人才战略的重要举措。建议大力发展地理信息教育,建成地理信息高等教育强国;强化地理信息国际办学,打造国际化教育科研新高地;强化产学研用深度合作,优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比如中地数码创立的新中地教育,专注创新型、应用型中高端人才培养,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面向企业实际,完善GIS创新人才培养环节,形成了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强化地理信息标准建设,引领产业规范化发展

地理信息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应用发展速度快,科技创新、市场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标准的需求旺盛。一方面,需要鼓励企业把创新技术、工艺流程编制成标准成果;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已发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型服务等标准的宣传推广,如《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格式及服务接口规范》(T/CIIA 008-2021),对三维GIS空间数据格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可有效促进大规模三维空间数据的高效管理,为实景三维中国、智慧城市以及自然资源三维立体时空数据库建设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五)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环境

数字经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高速发展,虽然呈良好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地理信息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市场机制不完善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因此,要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公开竞争、平等竞争、公开交易的市场机制,健全地理信息市场信用体系。同时,推进企业以技术创新举措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引导地理信息企业做大做强是优化地理信息市场环境、促进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必要举措


?
联系我们

武汉中地(总部)

400-880-9970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598号

北京中地(子公司)

010-51652066

北京市朝阳区东二环北路内2号天元港中心B座1205

深圳中地(子公司)

0755-26551638

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区科苑南路中地数码大楼A1001

西部基地(子公司)

028-85230200

成都市锦江区复地金融岛湾流锦宫506

苏州中地(子公司)

0512-65831998

苏州市姑苏区世界贸易中心A座22层2205室

热线电话

电话咨询

400 880 9970

点击咨询